本文情节存在虚构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配资公司排名,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"柳总,柳总!有人找您!"秘书匆匆推开办公室门。
"谁啊?不知道我今天有重要会议吗?"柳明坐在宽大的实木办公桌前,皱了皱眉。
"是位老人,姓张,说是您的老领导,非要见您不可。"
柳明手中的钢笔顿住了,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神色,"让他进来。"
片刻后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办公室,西装有些褪色,但依然笔挺。
"老领导,好久不见。"柳明站起身,语气平静。
"小柳啊,十年了,你现在是亿万富翁了,真厉害啊!"张主任脸上挤出笑容,"当年你申请创业,我没批准,说你没这个本事,现在看来是我有眼无珠啊!"
柳明看着面前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人,没有说话。
张主任从口袋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,递了过来,"这个,我想还给你。"
01
1990年初,H市国营企业第二机械厂。
车间里机器轰鸣,二十七岁的柳明穿着蓝色工装,满头大汗地操作着车床。尽管汗水浸透了后背,但他手上的动作丝毫不见迟缓,眼神专注而坚定。
"师傅,这批零件我做完了,检验合格率100%。"柳明擦了擦额头的汗,把一摞质检单递给车间主任老刘。
老刘接过单子,眯着眼仔细看了看,点点头:"小柳,不错,又是全合格。这个月你是咱们车间效率最高的,质量还这么好。"
"谢谢师傅夸奖。"柳明腼腆地笑了笑。
"听说你前段时间去旁听了大学生创业讲座?"老刘压低声音问道。
柳明眼睛一亮:"对!我听说H大学有个免费讲座,就去了。师傅,现在国家政策在变,鼓励创业,我觉得机会来了。"
老刘摇摇头:"你小子想法就是多。不过,现在下海的确实越来越多了。"
"师傅,我研究了很久了。"柳明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,密密麻麻写满了字,"我发现我们厂里的设备效率其实很低,如果改进一下工艺流程,用新材料,我们的产品成本可以降低30%。"
老刘翻了翻笔记本,惊讶地说:"你这是研究了多久?"
"两年了。"柳明认真地说,"我每天下班后都在琢磨这个。"
"你打算怎么做?"
"我想申请离职创业。"柳明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"我已经写好了创业计划书,打算明天去找张主任。"
老刘叹了口气:"小柳啊,你是好样的,但张主任那个人你也知道..."
"我知道,但总要试试。"柳明拍了拍胸脯,信心满满。
第二天一早,柳明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白衬衫,打上领带,拿着厚厚一沓创业计划书,敲响了张主任的办公室门。
"进来。"里面传来低沉的声音。
柳明深吸一口气,推门而入。
"张主任,打扰了。"
张主任抬起头,四十多岁的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,面容严肃:"柳明?有事?"
"张主任,我想申请离职创业。"柳明直接开门见山,"我已经准备了详细的计划书。"
他将厚厚的文件夹递过去,张主任却只是瞥了一眼,没有接。
"创业?你有这个本事吗?"张主任冷笑一声,"你知道有多少人下海后血本无归吗?"
"我研究了两年,张主任,"柳明不死心,"我想生产一种改良的机械零部件,比现在市场上的更轻、更坚固、更省料..."
"打住!"张主任抬手打断了他,"柳明,你是个好工人,但创业不是你该想的事。你看看你,初中学历,没背景,没人脉,没资金,拿什么创业?"
柳明脸色涨红:"张主任,我可以从小做起,我对这行很熟..."
"不行就是不行!"张主任态度强硬,"你的申请我不会批准。我这是为你好,别到时候连饭都吃不上。踏踏实实在厂里干,年底我保证给你评个先进,加点工资。"
柳明握紧拳头,眼中闪过一丝失望,但还是坚持道:"张主任,我真的做好了准备..."
"够了!"张主任站起身,居高临下地看着柳明,"我再说一遍,你没这个本事!你的申请我不会批!现在,回你的车间去吧!"
柳明站在原地,沉默了好几秒,最后深深鞠了一躬:"谢谢张主任指点。"
离开办公室时,柳明留下了那份创业计划书。
02
当天下午,车间里的人都察觉到柳明的情绪低落。
"怎么样?张主任没同意?"老刘递给柳明一根烟。
柳明摇摇头,没接烟:"他说我没这个本事。"
老刘拍拍他的肩膀:"别灰心,咱们厂规矩就这样,没有张主任的批准,你想走可不容易。"
"我明白。"柳明勉强笑了笑,回到了车床前,又埋头工作起来。
从那天起,柳明的创业梦想便被强行搁置了。厂里的日子一天天过去,单调而枯燥。
三个月后的一个周末,柳明骑着自行车在Y路的小摊上闲逛,忽然被一个卖旧书的摊位吸引住了。
"老板,这本多少钱?"柳明拿起一本《个体户经营指南》。
"一块五。"摊主头也不抬地说。
柳明又找出几本关于创业和经营管理的旧书,付了钱,兴冲冲地回家研读起来。
那个狭小的出租屋里,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,桌上是一盏昏黄的台灯。柳明一页页地看,不时做着笔记。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。
"不批准我离职,我就自己想办法。"柳明自言自语道。
接下来的日子里,柳明每天按时上下班,但晚上和周末都用来学习和筹划。他省吃俭用,把每个月节省下来的钱都存了起来。
"小柳,你怎么瘦了?"老刘关切地问。
"没事,最近睡得少。"柳明笑着回答。
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,这天,柳明被叫到了张主任的办公室。
"柳明,听说你最近表现不错?"张主任推了推眼镜。
"还行吧,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"柳明谦虚地说。
"记得你之前想创业的事吗?"张主任突然提起。
柳明心里一惊,面上不动声色:"记得。"
"你还有这想法吗?"
柳明犹豫了一下:"张主任教育得对,我可能确实没这个本事。"
张主任满意地点点头:"这就对了。踏踏实实干工作,别整那些没用的。这次叫你来是想告诉你,年底评选先进,我给你报上名了。"
"谢谢张主任。"柳明低头道谢,心里却已经有了决定。
那天晚上,柳明把存了半年的钱全部取了出来,计算了一下,刚好一千三百块。
"不多,但够开始了。"柳明把钱小心翼翼地藏好。
第二天,柳明没有去上班,而是直接递交了辞职信。他知道张主任不会批准他的创业申请,所以干脆以家里有事为由提出辞职。
"小柳,你真要走?"老刘很是惊讶。
"师傅,我有自己的路要走。"柳明坚定地说。
"创业的事?"
柳明点点头:"我准备好了。"
老刘叹了口气:"张主任肯定会生气的。"
"我知道,但我必须试一试。"
果然,张主任大发雷霆,但厂里正好在裁员,柳明的辞职很快被批准了。临走前,张主任把柳明叫到办公室。
"柳明,我警告过你,你没这个本事。现在外面形势不好,你出去怕是连口饭都吃不上。"
柳明平静地看着他:"多谢张主任关心,我会证明自己的。"
张主任冷笑一声:"好,你去证明吧。但记住,创业失败了,别想回来!"
03
离开机械厂后,柳明租下了D镇一个破旧的小厂房,那里曾是一家倒闭的小五金厂。厂房只有一百多平方米,设备也是东拼西凑来的二手货。
"就从这里开始。"柳明看着简陋的厂房,心中充满希望。
柳明的第一笔生意是给一家小工厂加工简单零件。因为价格便宜,质量又好,很快就有了回头客。但利润微薄,勉强维持日常开支。
"柳老板,这批货明天能交吗?"一个老客户打来电话。
"没问题,保证准时。"柳明一边接电话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。
这时候,他还是一个人包揽了所有工作——采购、生产、销售、财务。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,常常累得倒头就睡。
生意虽然有了起色,但柳明知道,只靠简单加工是走不远的。他需要有自己的产品。
一天晚上配资公司排名,柳明在厂房的小办公室里翻出了当年写的创业计划书。那上面详细记录了他的创新想法——一种改良的机械传动部件,可以大大提高机械的效率。
"是时候了。"柳明下定决心,开始研发自己的产品。
白天接单做加工维持收入,晚上埋头研发新产品。这样的双轨制生活持续了半年,柳明终于做出了第一个样品。
"老李,帮我看看这个。"柳明把样品拿给了一个从国营企业退休的老工程师。
老李仔细观察了很久,惊讶地说:"小柳,这个设计很新颖啊!如果大规模生产,成本能降低多少?"
"至少30%。"柳明自信地回答。
"那市场前景很好啊!"
柳明摇摇头:"问题是我没有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。"
就在柳明为资金发愁时,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Y市机械展览会上,柳明带着自己的样品前去参观,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或客户。
"这是你设计的?"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拿起柳明的样品,仔细打量。
"是的,有什么问题吗?"柳明紧张地问。
"问题大了!"中年人严肃地说,然后突然笑了,"问题是我找了这种部件很久了,市场上都没有!你这个能批量生产吗?"
原来,这个中年人叫王强,是Y市一家外资合资企业的采购经理。他们正在寻找性价比高的本土供应商。
"当然可以,不过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扩大产能。"柳明如实回答。
"这样,"王强递给柳明一张名片,"下周来我公司详谈,如果样品检测没问题,我们可以先下一笔大订单,预付30%的款项。"
柳明激动得握紧了名片:"一定不会让您失望!"
一周后,柳明带着样品去了合资企业。经过严格的测试,他的产品性能甚至超出了预期。
"柳明,我们决定和你合作。"王强宣布,"这是第一笔订单合同,五万套零件,预付款15万。"
拿到15万预付款的柳明立刻扩大了生产规模,招聘了工人,购买了新设备。他的小工厂开始走上正轨。
第一批产品如期交付,质量得到了高度认可。很快,第二批、第三批订单接踵而来。柳明的事业开始起飞。
1993年,柳明的工厂已经发展到了五十多名员工,年营业额突破百万。他开始注册自己的品牌,研发更多新产品。
有一天,柳明在办公室里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。
"喂,请问是柳明吗?"
"我是,您是?"
"我是张主任,你还记得我吗?"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。
柳明沉默了一下:"记得,张主任好。"
"听说你现在做得不错?"张主任的语气有些客套。
"还行,小打小闹。"柳明谦虚地说。
"有空回厂里看看?大家都挺想你的。"
柳明婉拒了:"最近比较忙,有机会再说吧。"
挂了电话,柳明望着窗外,回想起三年前张主任说他"没本事"的场景,嘴角泛起一丝苦笑。
04
时间飞逝,转眼到了1995年,柳明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当地知名的机械零部件制造商,年营业额达到了五百万。
这一年,国家开始深化改革,鼓励民营企业发展。柳明敏锐地抓住机会,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。
"柳总,有个重要的消息。"柳明的助理小李匆匆跑进办公室。
"什么事?"
"Z集团要采购一批高精度零部件,全国招标,我们符合资格!"
Z集团是国内顶尖的大型国企,能与其合作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机会。
"准备投标材料,这次我们一定要拿下!"柳明当机立断。
为了这次投标,柳明带领技术团队日夜奋战,改进工艺,提高产品精度。经过激烈竞争,他们最终赢得了这个大单。
"柳总,恭喜!"Z集团的采购总监与柳明握手,"你们的产品性能数据是所有投标企业中最好的。"
这一单让柳明的企业声名鹊起,更多的大客户开始主动找上门来。
"柳总,我们接到了外贸订单,是出口到德国的!"财务总监兴奋地汇报。
"走向国际市场的时机到了。"柳明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。
1997年,亚洲金融风暴爆发,许多企业陷入困境。但柳明凭借稳健的经营和优质的产品,不仅安然度过危机,还趁机低价收购了几家陷入困境的同行。
这时的柳明,已经从当年那个怀揣梦想的普通工人,成长为拥有上千名员工、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家。
"柳总,有人找您。"秘书敲门进来。
"谁啊?"
"是您以前厂里的老刘师傅。"
柳明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:"快请进来!"
老刘走进办公室,已是满头白发,但精神矍铄。
"师傅!您怎么来了!"柳明热情地迎上去。
"小柳,不,应该叫柳总了!"老刘笑呵呵地说,"我退休了,听说你做得这么好,特意来看看。"
柳明连忙倒茶:"没您的指点,就没我今天。师傅,您退休后打算做什么?"
"在家带带孙子呗,清闲自在。"
柳明沉思片刻,突然说:"师傅,来我这上班吧,做技术顾问。工资待遇您定,主要是来指导我们年轻人。"
老刘惊讶地看着柳明:"我都这把年纪了..."
"正好经验丰富啊!"柳明真诚地说。
最终,老刘被柳明的诚意打动,答应每周来公司几天,担任技术顾问。
"对了,师傅,张主任现在怎么样?"柳明状似不经意地问道。
老刘叹了口气:"唉,厂里改制,他被降职了,现在管着一个小仓库,听说身体也不太好。"
柳明沉默了一会儿,没有多说什么。
随着新世纪的到来,中国加入WTO,柳明抓住历史机遇,大力拓展海外市场。他的产品远销欧美、日韩等地,公司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2000年,柳明的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,市值超过十亿。当年那个被说"没本事"的年轻人,如今已是响当当的亿万富翁。
成功后的柳明并没有忘本。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,捐资助学,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。
"柳总,杂志社来采访您的创业故事。"秘书通知道。
"又来采访?"柳明笑笑,"行吧,安排在下午吧。"
面对记者,柳明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,但对于当初被拒绝的经历,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。
"柳总,您创业这么成功,有什么秘诀可以分享吗?"记者问道。
柳明微笑着回答:"没什么秘诀,就是坚持自己的梦想,即使被人否定也不放弃。"
05
2000年末,一个寻常的工作日。
"柳总,柳总!有人找您!"秘书匆匆推开办公室门。
"谁啊?不知道我今天有重要会议吗?"柳明坐在宽大的实木办公桌前,皱了皱眉。
"是位老人,姓张,说是您的老领导,非要见您不可。"
柳明手中的钢笔顿住了,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神色,"让他进来。"
片刻后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办公室,西装有些褪色,但依然笔挺。
"老领导,好久不见。"柳明站起身,语气平静。
"小柳啊,十年了,你现在是亿万富翁了,真厉害啊!"张主任脸上挤出笑容,"当年你申请创业,我没批准,说你没这个本事,现在看来是我有眼无珠啊!"
柳明看着面前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人,没有说话。
张主任从口袋掏出一张泛黄的纸条,递了过来,"这个,我想还给你。"
柳明接过那张泛黄的纸条,当看清上面的内容时,他的手微微颤抖,眼眶瞬间红了。那熟悉的字迹,那当年被拒绝的创业计划书一角,背面竟然还有这样一段话。他猛地抬头盯着张主任,声音哽咽:"这是什么意思?十年前您明明说过..."
张主任脸色苍白,将一个档案袋放在桌上:"事情没那么简单,当年我拒绝你是因为..."
"事情没那么简单,当年我拒绝你是因为..."张主任深吸一口气,声音有些颤抖,"我是在保护你。"
柳明愣住了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:"保护我?"
张主任点点头,打开档案袋,拿出一份文件:"当年是九十年代初,国家政策刚刚开始转变,但很多地方还有严格的控制。你提交创业申请那天,我刚收到上级通知,说要严控职工离职创业,特别是有技术特长的骨干。"
柳明翻看着文件,那确实是一份当年的内部文件,上面明确规定要"从严控制技术骨干流失"。
"可是..."柳明还是不解,"您完全可以告诉我实情啊。为什么要说我没本事?"
张主任苦笑:"如果我告诉你是政策原因,以你那股倔劲,肯定会一直纠缠不休,甚至可能会走非正常渠道。那样的话,你的档案里会留下不良记录,对你的前途影响很大。"
柳明沉默了,他想起了当年的情景。如果张主任告诉他是政策原因,他确实很可能会四处打听、托关系,甚至可能铤而走险。
"所以,我只能说你没本事,让你死心。"张主任声音低沉,"我希望等政策松动后,你能正大光明地创业。"
"那这张纸条..."柳明看着手中泛黄的纸片。
"这是你创业计划书的一角。当时你离开后,我把计划书仔细看了一遍。"张主任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,"说实话,我被震撼了。你的设计构思非常超前,市场分析也很到位。我在背面写下了评语,但没敢给你。"
柳明翻到纸条背面,上面的字迹早已褪色,但仍然清晰可见:
"柳明的设计极具创新性,市场前景广阔。此人有远见,若能创业,必成大器。——张建国,1990年7月18日"
柳明的眼睛湿润了:"您...您真的这么评价我?"
"当然。"张主任点点头,"我虽然表面上打击你,心里却一直相信你能成功。后来你辞职时,我故意发脾气,其实是演给厂领导看的。那时候政策已经松动了,但有些人还是不愿放你走。我装作生气,实际上是在加速你的离职手续。"
柳明一时语塞,过去十年的怨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
"张主任...我...我不知道该说什么..."
"不用说什么。"张主任摆摆手,"看到你成功,我就满足了。"他停顿了一下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,"我今天来,还有个不情之请。"
"您说。"
"我儿子小张,刚大学毕业,学的是机械设计。他很崇拜你,想来你公司工作。但我不想让他走后门,所以...能不能给他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?"
柳明露出微笑:"当然可以。不过,我们公司新人都要从基层做起,很辛苦的。"
"他能吃苦!"张主任急忙说,"从小我就教育他,做人要踏实。"
"好,让他来面试吧。"柳明点点头,又犹豫了一下,"张主任,您现在...身体怎么样?"
张主任苦笑:"老了,有些高血压,冠心病,前段时间还住了院。"
"您退休了吗?"
"去年退的。退休金不高,但够生活。"
柳明眼睛一亮:"张主任,我公司正好需要一位有经验的生产管理顾问,您愿意来吗?"
张主任愣住了:"我?我都这把年纪了..."
"正好经验丰富啊!"柳明重复了当年对老刘说过的话,"您只需要每周来两三天,主要是指导我们年轻人,传授经验。"
张主任眼圈红了:"小柳...不,柳总,我..."
"别叫我柳总,还是叫我小柳吧。"柳明真诚地说,"如果没有您当年的拒绝,逼我自己闯出一条路来,也许我现在还在厂里当一名普通工人呢。"
张主任终于点了点头:"好,我答应你。"
两个月后,张主任正式入职柳明的公司,担任高级生产顾问。他的儿子小张也通过面试,成为了技术部的一名普通设计师。
有一天,柳明请张主任吃饭,席间谈起了过去。
"张主任,其实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。"柳明斟满一杯酒,"当年您为什么不直接把那张评语给我看?哪怕在我辞职时?"
张主任叹了口气:"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有我的私心。"
"什么私心?"
"我怕你成功得太容易。"张主任喝了一口酒,"我看过太多年轻人,得到鼓励后轻易上马,却在第一个困难面前就退缩了。我想锻炼你的意志,看你是否真的有创业的决心。如果你因为我一句'没本事'就放弃,那你确实不适合创业。"
柳明若有所思:"所以您是在考验我?"
"可以这么说。"张主任点点头,"但我没想到你这么倔,直接辞职了。后来听说你租了个小破厂房开始创业,我才真正放心。我知道,你一定能成功。"
"张主任,谢谢您。"柳明举起酒杯,"敬您,我的伯乐。"
"不,是你自己的本事。"张主任与他碰杯,"敬你,我最得意的学生。"
进入新世纪后,柳明的企业发展更加迅猛。2002年,公司研发的新型高精度传动部件获得国家专利,填补了国内空白。2004年,柳明的企业成功收购了一家德国老牌机械制造商,开始向全球化迈进。
2005年的一天,柳明的秘书告诉他,有人送来一个特殊的包裹。
"是什么?"柳明好奇地问。
"一本日记本,寄件人是张建国。"
柳明立刻意识到这是张主任的东西。他接过包裹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本厚厚的工作日记,还有一封信。
信中写道:
"小柳:当你收到这本日记时,我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。医生说我的冠心病越来越严重,时日无多。这本日记是我从1990年开始记的,里面有关于你的很多内容。希望你能看看,了解一个老人的真心。其实,你比我想象的要优秀得多。十五年前,我就看出你与众不同。你的眼神中有一种坚定和执着,是大多数人所没有的。我拒绝你创业申请的方式可能伤害了你,但我不后悔这个决定。因为磨难造就强者,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。看到你从一个小作坊做到上市公司,我比任何人都自豪。虽然我没有直接帮助你,但我希望我的'绊脚石'能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。最后,请原谅一个固执的老人吧。我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你好。张建国"
柳明的眼泪夺眶而出。他翻开日记,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张主任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。让柳明惊讶的是,从1990年开始,几乎每隔几页就会提到他的名字。
"1990年8月15日,今天听说柳明租了个小厂房开始创业。真有他的,这股子倔劲值得赞赏。希望他能坚持下去。"
"1992年2月20日,听老李说柳明接了个大单子,正在扩大生产。小伙子有出息,看来我没看错人。"
"1995年11月10日,今天报纸上看到柳明的企业获得市级优秀民营企业称号。真替他高兴,只是不知道他心里是否还记恨我当年的拒绝。"
柳明一页页翻看着日记,发现张主任这些年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的成长。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,张主任也始终相信他能成功。
合上日记本,柳明立刻驱车前往医院。当他冲进病房时,张主任正靠在床上看书。
"张主任!"柳明喘着粗气。
张主任抬起头,惊讶地看着他:"小柳?你怎么来了?"
"我收到您的日记和信了。"柳明走到床边,声音有些哽咽,"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些?"
张主任苦笑:"有什么好说的?一个老头子的絮叨罢了。"
"不,对我很重要。"柳明认真地说,"我一直以为您是不看好我,原来您比任何人都关心我的成长。"
"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。"张主任平静地说,"你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年轻人,我只是在背后推了你一把。"
"张主任,我想请您担任我公司的名誉董事长。"柳明突然说。
张主任愣住了:"什么?这不合适吧?"
"很合适。"柳明坚定地说,"您有丰富的管理经验,对行业了解深入。更重要的是,您有战略眼光,当年就看到了我的潜力。这正是我公司需要的。"
看着柳明执着的眼神,张主任最终点了点头:"好吧,我答应你。不过,我的身体状况..."
"我们会专门为您配备医疗团队。"柳明说,"您只需要参加重要会议,提供战略性建议就好。"
就这样,张主任成为了柳明企业的名誉董事长。在他的指导下,公司更加稳健地发展,并顺利渡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。
2010年,柳明被评为"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",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讲。演讲中,他特别提到了张主任的影响。
"我最要感谢的人,是我的第一个伯乐——张建国先生。二十年前,他拒绝了我的创业申请,说我没有这个本事。这句话刺激了我,让我下定决心证明自己。今天,我要感谢他的'拒绝',因为正是这个拒绝,塑造了今天的我。"
台下掌声雷动,坐在前排的张主任眼中含着泪水。
当天晚上,柳明和张主任在酒店房间里喝茶聊天。
"张主任,说实话,如果当年您批准了我的创业申请,您觉得我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吗?"柳明好奇地问。
张主任思索片刻:"也许会,也许不会。当时厂里能给你的支持很有限,你可能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半途而废。但也可能因为有组织支持而少走弯路。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。"
"但我现在感谢您的拒绝。"柳明真诚地说,"它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,自力更生。"
张主任笑了:"这就是我想教给你的最重要的一课。创业不仅是技术和资金的问题,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。你需要足够的韧性和毅力,能够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。"
"您成功了,这一课我学得很深。"
2015年,已经是中国机械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柳明集团迎来了二十五周年庆典。作为特别嘉宾,八十岁高龄的张主任被请上了台。
"今天,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对我影响至深的人。"柳明站在台上说,"二十五年前,他说我没有创业的本事。今天,我想请他评价一下,我有没有证明自己的本事?"
全场笑声一片,张主任在助手的搀扶下走上台,接过话筒:
"二十五年前,我对柳明说他没有创业的本事,是我职业生涯中说过的最大的谎言。但这个谎言激发了他的斗志,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。今天,我可以骄傲地说:柳明,你不仅有创业的本事,而且是我见过的最有本事的企业家!"
话音刚落,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。柳明走上前,紧紧拥抱了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老人。
"谢谢您,张主任。没有您当年的'拒绝',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。"
"不,是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一切。"张主任拍拍他的肩膀,"我只是在路边指了指方向而已。"
庆典结束后,柳明和张主任坐在办公室里,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。
"小柳,对未来有什么计划?"张主任问道。
柳明笑了:"我打算成立一个创业基金,帮助那些像当年的我一样,有想法但缺乏资金的年轻人。"
"好主意。"张主任点点头,"不过,记住,不要让他们走得太容易。适当的挫折对创业者是必要的磨炼。"
"我明白。"柳明若有所思,"就像您当年对我做的那样?"
"对,但不用像我那样撒谎。"张主任笑着说,"诚实地告诉他们创业的艰难,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。"
一个月后,"柳明创业基金"正式成立,首期投入5亿元,专门支持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创业者。基金的副主席,正是张建国。
多年后,当记者问起柳明创业成功的秘诀时,他总是说:"坚持自己的梦想,即使被人否定也不放弃。有时候,生命中最大的'拒绝',恰恰是最珍贵的礼物。"
而每当他说起张主任时,眼中总是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:"他教会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——在逆境中成长。这远比任何技术或资金更宝贵。"
如今的柳明,已经从一个被说"没本事"的年轻人,成长为带领数千人的企业家,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:不要因为别人的否定而放弃梦想,因为只有你自己,才能证明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本事。
而那张泛黄的纸条,如今被裱在柳明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配资公司排名,时刻提醒着他:成功的道路上,有时连"拒绝"也是一种成全。
宜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